口述档案:用记忆复刻历史
  • 信息时间:2023-02-28 08:49
  • 浏览次数:

引言

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全球观众共同见证了杰克和露丝凄美的爱情故事。电影开篇,卡梅隆导演用倒叙的手法,让露丝追忆过往,口述当年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故事。口述历史作为故事的主线,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也正因如此,口述历史与档案工作紧密相连。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家的档案馆开始进行口述历史的采访和搜集工作,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口述档案也应运而生。

什么是口述档案?

口述档案是指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的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塞内加尔档案学者萨利乌·姆贝伊(Saliu Mbei)在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正式使用“口述档案” (Archives orales)一词,并对其如何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编目、著录和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汇集成了口述档案”,其范畴应当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记录在录音电话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和独唱的录音等”。

在我国,因为学者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口述档案”尚未形成较为权威、统一的定义。但各类定义都把握住了口述档案的核心——即保存消失了的“声音”。从口述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出发,口述档案可以定义为:以抢救和保护历史记忆为目的而存在的原始记录,从狭义来说是口述史和口头传说调查的结果,表现形式通常为录音磁带、录像和其解释说明的文字信息;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新闻采访、会议的录音等一切有保存价值的记录。

口述档案是联系个人记忆和社会记忆的桥梁,是社会记忆传承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一方面,口述档案补充了历史文献记录,使历史更加鲜活生动。口述档案通过当事人对自身的个人记忆加以阐述和表达,能生动反映社会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同时可以弥补文字型档案的不足,鲜活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口述档案有助于构建社会记忆。口述档案是对个人记忆的输出和整理,是联系个人记忆和社会记忆的桥梁。它体现了陈述者的主观意志,其蕴含丰富的情感使得社会记忆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使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记忆更鲜活、更富生命力。

口述档案研究案例  

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

云南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熟悉和掌握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司、毕摩、东巴、和尚、巫师、长老、民间艺人等,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就是他们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反映本民族社会历史、生产生活状况的口碑档案。

按内容划分,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包括以下方面:

1. 少数民族文艺口述档案。即云南少数民族创造的诗歌、神话、民间传说、谚语格言、散文小说和文艺理论等文化艺术作品。

2. 少数民族科技口述档案。云南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大量重要的科技成果,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医学、冶炼、建筑以及农牧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3. 少数民族宗教口述档案。云南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宗教,在举行各种法事、作祭、占卜和禳解等仪式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经文,这些经文对研究少数民族的宗教情况有珍贵的原始凭证价值。

4. 少数民族伦理道德口述档案。云南少数民族在生活中形成了系统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其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应遵守之条律、待人接物之礼俗、道德伦理之故事和先祖教诲子孙之训言等。

5. 少数民族民俗口述档案。云南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众多的民族风俗习惯,如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民情,喜庆热闹的婚庆典礼,庄严肃穆的丧葬礼仪,神秘庄重的祭祀仪式等。

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主要由土司、毕摩、东巴、和尚、长老和民间艺人等所掌握使用,他们不仅熟知本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生产生活状况,且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掌握者与传播者。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在世的老人越来越少。如在1983年丽江地区组织召开的东巴座谈会上,参会东巴有60位,至今,这些东巴大多数已去世。

东巴是纳西族对传统宗教神职人员的称呼,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老东巴的去世致使丰富的纳西族历史文化和大量宝贵的东巴口述历史档案无法传承下来。至今仍散存于民间或保管在各地档案馆、图书馆等部门的东巴古籍,由于多数东巴的去世也成为了无人能读懂的“天书”。

抗疫口述档案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肆虐,举国上下积极应对。档案工作者通过口述档案等方式留存社会记忆,铭记这段共同战“疫”的历程。

河北省档案馆

河北省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凭、留史、资政、育人”作用,积极投入到新冠疫情防控档案的征集、接收和开发工作之中。其中,充分考虑到了口述档案的价值和意义,通盘考虑口述档案的采集对象,以保证口述档案的全面完整和可借鉴性。选取采集对象时,横向上照顾了援鄂对象医疗领域的不同和行业与服务区域的差异;纵向上兼顾了市、县、区等各个层级;采访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层级均衡、医院分配采访名额均衡。

加大口述档案采集成果的宣传与发布,是实现口述档案利用社会化的必经之路。河北省档案馆在最短时间内,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进行口述档案的社会宣传工作,推出众多以此次抗疫人员口述档案为主题的报道,宣传效果遍地开花,将此次口述采集资料的利用实现最大化:

1. 开发出抗疫人员口述档案专题报道在河北新闻网、河北档案馆网、河北摄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和河北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冀小兰”同步推出“最美的天使——战‘疫’档案记录”专栏,进行成体系、连续性报道;

2. 利用口述档案采集素材,与媒体平台合作制作,利用云平台发布线上公开课《时代英雄——小康建设路上的守护者》;

3. 将口述档案资料汇编成书,制作《河北援鄂医疗队抗疫档案记录》画册,共分河北援鄂医疗队图片集锦、河北援鄂医疗队抗疫口述档案、英雄榜三部分内容。2020 年 国际档案日之际,河北省档案馆举办图册见面会,部分中央和省级媒体参会,扩大了宣传范围。

广州市档案馆

自广东援鄂医疗队归穗后,广州市档案馆立即启动了“口述历史——抗疫战士”记忆工程,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一线抗疫战士援鄂的英雄历程。

在开展记忆工程工作中,广州市档案馆依靠在声像档案拍摄制作领域的突出优势,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形成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融合共建的工作格局。

在采访录制过程中,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与采访对象进行了真诚细致的沟通交流,为采访对象提供了周全贴心的录制服务,由此带动采访对象积极向档案部门捐赠疫情防控档案。

同时,广州市档案馆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8个兄弟城市的档案部门沟通联系,邀请当地组织一线医疗队员到广州进行口述历史的采集录制,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化大湾区内各档案馆的交流合作,得到兄弟城市档案部门的积极响应。

在持续做好抗疫口述档案采集的基础上,广州市档案馆将建立疫情防控档案资料专题数据库,积极与广州市卫健委等单位筹划举办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专题展览,编辑出版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辑录,深入挖掘疫情防控档案背后的故事,以档案展览展播及编研出版等一系列方式,为世人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感动”的抗疫故事。

美国老兵历史项目

2000年10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签署《退伍老兵口述历史项目法案》(Veterans' Oral History Project Act,简称VHP)。而后美国国会授权国会图书馆下属的国家民俗中心开始项目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协调收集美国退伍老兵个人口述历史的视频和音频记录,以便全美及后世子孙可以直接听到退伍军人的历史,更好地理解真实的战争和战时服役者做出的伟大牺牲。

相较其他的口述档案研究项目,美国老兵历史项目表现出显著的实践特色。

1. 建设主体多元化

老兵历史项目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归源于其建设主体的多元化。首先,VHP与联邦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军事组织、教育机构、慈善组织、研究团体、当地企业等展开了跨行业、跨区域、跨机构的协同合作,形成了辐射全国的老兵口述档案采集网络。其次,VHP最大限度地鼓励民众参与。VHP网站常见问题之“谁可以进行口述访谈”明确提出“任何个人和组织均可参加”。

2. 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工作规范

为保证所提供档案资源的统一性和标准化,老兵历史项目制作了专门的档案资源采集工具包(VHP Field Kit),详细地介绍了采集对象、采集内容、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原因和采集方式的选择与要求。

3. 丰富多样的口述资源产品

开发利用是口述档案走向社会化、公共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VHP除了提供常规的基础性服务外,还提供了面向公众的延伸扩展服务,主要有:

(1)VHP数据库检索。老兵历史项目搭建了退伍老兵口述档案数据库,并在网站上开通了在线检索窗口,任何有利用需求的公众都可以根据退伍军人的姓名、性别、居住地、种族、所参与的战争、所属的兵种等检索项进行资源检索、在线阅览和视听下载。

(2)文学创作。三度普利策奖得主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在二战史诗《黎明的炮声》和《战斗的日子》利用了该项目大量的原始材料,真实地重构了战士的日常生活。

(3)影视广播。电影制作人肯·伯恩斯(Ken Burns)和林恩·诺维克(Lynn Novick)将这些资料用于他们的二战迷你剧《战争》。

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

1. 新加坡口述档案发展概况

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成立于1979年,堪称国家早期历史集体记记忆库。作为配套组织,新加坡档案与口述历史委员会的成立,督导和落实了口述历史的工作。《口述历史使用条例》从流程上和标准上保障了工作的成熟开展。

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在编制的口述历史计划下划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物等专题,专题下再划分类目,对应类目选定相关人员进行访谈采集、录音转录、文稿生成、保存收藏、编研出版、宣传培训,条线全面而丰富。

2. 新加坡口述档案工作特色

(1)流程规范清晰。新加坡在组织及规划、收录及整理、保管及开放、服务与利用诸方面都梳理出了清晰可实践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编制口述史计划大纲,按专题(正经文史哲等)分类目。每一项计划完成后,都会以摘要及目录索引、刊物教材、纪念文集等不同形式成果展示。

(2)宣传方式多样。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将口述历史访谈整理成文稿,也有许多可对外公开的录音稿被上传到国家档案局网站,被更多人使用。目前有95%馆藏录音稿件已网上公开可查询。同时,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还对历史录音录像摘录讲解。图书刊物、展览长廊、拍视频宣传片更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宣传手段。

启示与思考  

1. 建立专业化、标准化口述档案工作流程和规范

档案机构基于口述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出台相应的口述档案建档标准或指导意见,协调统一管理事项。与此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集中统一口述档案采集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工具,执行规范化的系统、设备设施和网络管理等,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推动和实现口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

2. 联合相关机构组织及团体,加强协作共建

档案机构可利用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开通线上窗口,通过上传口述资料,进行相关资料采集,让不同主体参与到口述档案资源采集和建设中,在全社会积极投入到追溯历史、传承宝贵记忆进程中。此外,档案机构还可以与各历史机构、文博机构、教育宣传基地等进行项目合作,为社会公众提供口述档案实践培训,普及相关知识。

3. 拓展多渠道宣传形式,开发多样化利用成果

可以通过编制书籍、举办展览、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展示、开发利用口述档案资料。此外,还可以开发培训讲师计划,统一印发培训手册;与广播电台、报刊读物的合作中可开发相关栏目,吸引公众;把成果编研出书,在线提供服务指南和经验分享。

小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时间的流逝,拥有某段社会记忆的讲述者越来越少,我们必须要更充分认识到加快口述历史抢救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口述档案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还应继续深化有关口述档案的理论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与创新,探求口述档案和口述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与新知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口述档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琳.国外口述档案工作对我国的启发[J].兰台内外,2021(11):70-72.

[2] 刘慧鑫.口述档案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实践探索——以河北援鄂医疗队抗疫口述档案采集为例[J].档案天地,2020(8):54-56.

[3] 杨静.基于口述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J].档案,2022(5):50-54.

[4] 黄琴,华林,侯明昌.论亟待保护抢救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J].档案学通讯,2009(1):91-93.

来源:ICA中宣组 国际档案理事会ICA 2023-02-26 08:00 发表于北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