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实务|濒危档案的保护策略,濒危档案计划告诉你答案 | ||
|
||
1.引言 时间流转、代际更迭等因素使档案或将面临载体损毁、传承失效等管理保护困境,部分珍贵档案渐呈濒危之状。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存在严重问题的文化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记载人类社会历史的濒危档案首先以濒危文化遗产的形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正式启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项目,濒危档案在国家层面被加以保护、管理和传承。《“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档案事业的主要任务包括在档案项目管理、区域保护中心、档案基础工作、档案保护开发四个层面驱力,推进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并促进珍贵档案国内外征集工作。这不仅推进各地档案工作加强对于各类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力度,构建档案保护新格局;更是延续了自“九五”规划以来对保护与开发国家重点档案的任务指标,体现我国档案事业对于濒危档案、重点档案保护与管理一以贯之的要求。由此可见,濒危档案拯救已成为我国档案工作的主要共识之一。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濒危档案抢救工作亦得到有效组织,国际濒危档案保护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同频共振。大英图书馆濒危档案计划(以下简称“EAP”)是对世界各国濒危档案进行资助,以助力其保护管理的濒危档案项目。多年以来,大英图书馆濒危档案计划除了与中国高校和政府机构等进行项目合作,一定程度上助益我国濒危档案的拯救工作外,还资助来自各大洲数十个国家的濒危档案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濒危档案拯救经验,对于我国的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什么是濒危档案计划? EAP旨在保护濒危档案遗产,并将其提供给广泛的受众。“濒危”是指有丢失或腐烂风险的材料在缺乏资源或资源有限的国家进行保存;“档案”是指书面、图片或音频格式的材料,包括手稿、稀有印刷书籍、文件、报纸、期刊、照片和录音等。EAP参与濒危档案项目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以资助资金和提供数字档案保管场所为主参与濒危档案数字化工作;二是开发编制标准数字化指南、编目指南、保养策略等指导性文件,为濒危档案拯救工作提供通用性参考。 3.EAP典型案例 EAP会参与到濒危档案的拯救实践过程中,主要为濒危档案项目提供资金,记录和保存档案内容,并提供数字档案材料的保存场所,并要求各项目至少存储两份副本:一份作为主要副本保留在原产国存储库,另一份作为二级副本保存在大英图书馆。EAP网站面向社会大众提供这些数字收藏的访问权限,以用于档案研究、教育和观赏。 3.1 手稿档案案例:中国贵州水书档案 水族手稿是水族人的文字记录,与东巴经文字相似,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象形文字之一,构成贵州水书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族手稿不仅是了解水族独特文化的关键材料,而且对研究历史、人类学、档案学、民族学甚至古文献学等都具有建设性意义,被称为水族百科全书。 图1 水族手稿 受历史、人为、社会背景、手稿物理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水族手稿仅存约2万册。为妥善留存水族手稿记忆,项目团队在EAP的指导和帮助下采取了系列保护举措。 (1)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档案 项目团队深入贵州实地,在荔波县等约20个村多次开展调查,核实县档案馆和私人保存的水族手稿现状,并对手稿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无论是公共保存还是私人收藏,原稿都保留在其原有的位置。 (2)探访传承人,获取口述档案 水族文字的认知具有特定的传承规则,目前全世界能够读懂水书的水书先生仅存200余人。项目团队对最后一代能够书写和阅读水族文字的水族祭司展开采访,形成口述档案。 (3)水书档案数字化处理 项目团队对水族手稿和使用水族手稿开展的相关民族仪式通过拍照和录像的方式予以记录留存,形成数字化水族手稿。在EAP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水族手稿的多媒体和跨学科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水族手稿的数字图像、水族手稿原件、口述历史采访记录、宗教仪式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照片。目前,水族手稿数字化数据库保存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材料副本保存在大英图书馆。 图2 EAP143/1中国贵州荔波档案馆水族手稿集文件编目 3.2 声音档案案例: 吉尼广播电视台的声音档案 几内亚国家唱片公司——西利琴公司将西非“歌手-历史学家”Griots的口述历史传唱歌曲制成黑胶唱片进行发行。但由于社会局势动荡,其光盘的收藏遭受毁灭性打击。澳大利亚人格雷姆顾问在几内亚发现其正在收集的西利琴光盘在内容、格式和风格上都很独特,作为精神文化财富对非洲流行音乐发展影响深远。格雷姆顾问向EAP申请项目经费,系统保护西利琴唱片,旨在重新创建完整的西利琴黑胶唱片目录并以数字格式存档录音,以及找到任何幸存的西利琴时代录音室录音并存档并保存它们。该项目同时也与吉尼代国家图书馆合作,并得到了其主任巴巴谢克西拉博士的支持。 图3 四张西利琴唱片套装的正反面封面 (1)多方查找完整西利琴唱片 几内亚政府建造的西非资源最好的图书馆之一——帕特里斯·卢蒙巴国家印刷厂中的许多官方文件和档案曾被销毁、损坏或分散在各个地方。巴巴谢克西拉博士花费多年时间收集这些材料,并将它们从破坏中拯救出来;格雷姆顾问在十四年的时间里,也收集了许多西利琴黑胶唱片。 (2)多方合作拯救唱片档案 因为乙烯基唱片容易划伤,加之几内亚雨季霉菌繁殖繁多,导致许多录音唱片处于非原始、非良好状态。格雷姆顾问联系了音乐家、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多方协助,为该项目寻找最优质的光盘,印刷出一份全彩目录。其中收录了每张西利琴黑胶唱片及其正反面的封面,并将其提交给了文化部。 图4 一些音频卷轴迫切需要保存 (3)西利琴黑胶唱片的初步保护成果 该项目在完成收集、存档和编目工作后,于几内亚国家广播网络上以原始磁带格式播出。至项目结束时,69卷录音已存档,其中包含几内亚管弦乐团的554首歌曲;但由于音频基数庞大,西利琴黑胶唱片的保护工作仍在路上。 可点击链接收听音频~ 奥诺雷·科佩管弦乐团,“无头衔”(1963年),4英尺40英寸。Syliphone2-068-02 https://www.openbookpublishers.com/media/978-1-78374-062-8/no-title 西利国家管弦乐团,“西里”(c.1962年),4'33”。Syliphone3-248-3。 https://www.openbookpublishers.com/media/978-1-78374-062-8/Syli 图5 归档音频卷轴并创建数字副本 (4)声音档案的持续保护工作 在西利琴黑胶唱片项目的第一部分完成后,格雷姆顾问关注到曾因轰炸而受损的国家广播公司吉尼广播电台(RTG)声音档案。其许多卷轴的物理状况很差,保存和数字化工作迫在眉睫,于是格雷姆顾问进一步申请了EAP资金,并开始将磁带的磁卷转移到数字介质上。该项目随着不稳定的政治局势而艰难进行,最终RTG及其附件的音频卷轴的存档工作完成,保存、数字化、存档和编目了827个音频卷轴,其中包含5240首歌曲。EAP依托大英图书馆线上数据库存储了包括该项目在内的七千余段非洲录音档案,并提供给社会公众收听。 到目前为止,已发行了50多张西利琴材料的CD,而RTG的音频收藏现在可供几内亚公众访问和几内亚电台广播。正是本着民族和解的精神,脱离政局变更束缚的完整档案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对几内亚的理解。 3.3 铭文档案案例:提非纳岩石铭文档案 为了对世界遗产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地块中被以往研究所忽视的历史岩石铭文——提非纳岩石铭文加以系统调查及拯救,EAP就提非纳岩石铭文档案项目向利比亚考古部和贾尔马博物馆加以资助。提非纳岩石铭文项目在EAP的支持下使用新技术对刻有提非纳字母的面板进行定位、拍照和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绘制。这是对铭文档案这一特殊类型的考古证据的第一次系统性研究,也为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的考古和历史遗产开发一种正式的研究方法。 图6 提非纳岩石铭文岩石 (1)不均匀空间中提非纳字母的定位问题 提非纳岩石铭文被雕刻和绘制在自然石块上,通常具有不均匀的空间模式,这就提出了如何定义“场地”的问题,以及如何以数字方式记录分布在几个不平坦的石头表面上的线条和标志的问题。为此,提非纳岩石铭文档案项目团队设计了一个数字记录的分层系统:一个单一的提非纳字母或具有清晰可识别的空间一致性的复杂文本被定义为“站点”,并逐步标记为从09/01到09/111;如果“站点”两次或两次以上在近距离处出现,则在“站点”编号上加上大写字母(例如09/75A和09/75B)。“站点”的每个物理单元都被定义为一个“表面”(如砂岩板或岩壁的一部分),“表面”是主要的分析单位,在其上对铭文的特征进行描述。对铭文可读性的需求,决定了将“表面”根据复杂性和“表面”本身的大小进一步细分为许多面板。最后,使用相机对“表面”和面板进行记录,并使用柯达颜色检查器以确保颜色级别的校准。 图7 提非纳铭文实例,遗址09/87B(EAP265/1/87B) (2)提非纳铭文的数字记录问题 由于提非纳铭文适应其所在岩石的天然不规则形式和曲率,对其文本进行数字记录工作并产出岩石铭文复制品的可读性与对铭文空间设置的理解密不可分。提非纳岩石铭文档案项目团队探索不同的记录和视觉渲染技术,在部分地点使用电子全站仪(ETA),随后由ArcGIS及其扩展ArcMap和3DAnalyst工具箱输入和处理数字数据,以提供表面的3D模型。由此,可以完成对提菲纳铭文位置和外观的虚拟评估,帮助其实现远程研究的可视化转变,并促进在“不寻常”的支撑上实现铭文的共享档案管理。 (3)建立提非纳岩石铭文档案馆 提非纳岩石铭文被数字技术加以记录,该数字副本以开放的方式被存放于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即EAP)、罗马的萨皮恩扎大学以及利比亚的黎波里和塞卜哈的考古部门,便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免费查阅。 图8 EAP所保存的部分提非纳岩石铭文档案数字副本 (4)提非纳文献破译 提非纳岩石铭文通常简短而刻板,并通过各种各样的隐喻、符号的移动和通过添加外国符号来改变单词,其研究和破译仍任重道远。研究团队目前分离出在提非纳岩石铭文中重复出现的起始词和其他图形序列中包含的象形元素,用以识别铭文的结构和内容;将研究重点放在与铭文档案相关的阿拉伯人的名字上,编制阿卡库斯名录中的名称索引,以求确定单个符号及其关联的特殊性。 4.项目总结 EAP以资金资助的形式为世界范围内的档案保护组织和研究机构提供濒危档案拯救管理的物质支持和数字化存储空间,并给予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而采用最为契合的研究方法的自由度,从而诞生了一大批模态、主题各异的珍贵档案遗产。 目前,基于多年以来对濒危档案项目的资助和协助经验,EAP凝练出一系列理论层面的指导性文件以供参考:①濒危档案拯救所需形成标准的数字化指南,包括数字图像标准、音频转换要求;②濒危档案的编目指南和模板,如初步元数据问卷、编目指南、编目模板、音视频记录编目模板、声像项目的完整模板示例;③濒危档案的通用保养策略,包含档案馆藏的基本保存、摄影资料保存、霉菌爆发应对方案、纸质馆藏害虫应对方案等。 点击链接可获取详细内容: https://eap.bl.uk/digitisation-and-cataloguing https://eap.bl.uk/resources-and-guides 濒危档案拯救事业道阻且长、任重道远,EAP的资助项目体现了濒危档案拯救的多样可能性,其内在精神契合我国新时代档案事业中对“提升档案抢救保护技术水平”和“加强档案保护开发交流互鉴”的任务要求,为通过档案保护管理工作而“构建国家民族记忆传承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内容,也为后续的档案资源创新性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2021-06-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实施方案[EB/OL].https://saac.gov.cn/daj/tzgg/202112/88aaaf0db5cd4b9aaac05237a8a5b029/files/82298edad95d47e0aff4bd637c9c3ec9.pdf,2021-12-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真抓实干 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从各地“十四五”规划看档案工作发展方向[EB/OL].https://www.saac.gov.cn/daj/yaow/202201/7bd2533fded74e1fa320d20e279d8906.shtml,2022-01-27. [4]Endagered Archives Programme.[EB/OL].[2023-08-15].https://eap.bl.uk/. [5]Endagered Archives Programme.Browse Collections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EB/OL].[2023-08-14].https://hviewer.bl.uk/IamsHViewer/Default.aspx?mdark=ark:/81055/vdc_100023431449.0x000001&_ga=2.73329883.972469722.1585548709-448041624.1571936776. [6]Stefano Biagetti,Ali Ait Kaci,Lucia Mori,et al.Writing the desert: the ‘Tifinagh’ rock inscriptionsof the Tadrart Acacus (southwestern Libya)[J].Azania: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frica,2012,47:153-174. [7]Maja Kominko (ed.),From Dust to Digital: Ten Years of the Endangered Archives Programme.Cambridge,UK:Open Book Publishers,2015. 作者:项欣溢、李泊泳、向钰洁 来源:“档案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 2023-11-06 06:30 发表于北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