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万象丨以小我铸大我:知青档案掀开时代一页
  • 信息时间:2023-10-12 15:23
  • 浏览次数:

导语

知青是与祖国的发展和建设息息相关的一代人

研究知青历史, 必须以知青档案为研究依据

知青档案真实记录知青“上山下乡”的情况

由其书写的知青个体生命史和群体奋斗史

无不生动呈现着知青形象

也承载着历久弥新的知青精神

请跟随小编的脚步

一起去了解知青档案吧!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末

1968.12

毛泽东下达“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根据报道,“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1600余万,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很显然,上山下乡运动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70年代以后

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1978.10

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1979年后

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但也有部分人已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2.知青档案

知青档案是围绕知青个人和知青群体工作所形成的文书档案,是对知青在上山下乡这一历史活动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发生原因,以及后续影响等因素给以客观证明的文字资料。诸如知青集体笔记、出勤统计表、劳动记工表、工作学习计划、总结等,这些档案真实地告诉我们广大知青扎根农村、艰苦创业的奋斗过程。

1974年11月23日,首批知青在玉山公社河湾大队安家落户

1975年,前石鼓岭知青与社员搬运石材

他们努力改造世界观,白天在劳动间隙的田间地头,晚上在休息时分的煤油灯下,认真学习《毛泽东选集》,撰写读书笔记,探讨心得体会。

他们早出勤、晚收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战斗在农业学大赛的第一线。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知青与农民一起参加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开发建设,他们整山治水,修路打坝,开辟茶园,打大井、挖条带、深翻地、修整高标准的水平梯田……

知青劳作影像

知青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在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上竞相展现。无论是集体照还是单人照,无论是生活照还是劳动照,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而这一幅幅真实厚重的画面,也记录了他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3.知青档案的价值探析

综合服务价值

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能忽略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知青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特殊群体,他们以青春和赤诚之心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知青返城时,绝大多数安置在国营、集体企业,随着企业改制,却面临着失业、下岗、生活窘迫、病痛折磨等现实难题。

知青档案作为证明知青群体参与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凭证,在帮助知青办理退休依据、完善个人档案、证明工龄、缴纳养老保险、编写知青回忆录、寻找知青名册、解决生活困难等发挥着重要的综合服务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维度,知青档案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原始材料,它真实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党中央号召到地方落实再到青年劳作、学习和生活的完整过程,为后人提供丰富真实的研究史料。

文化维度,其一,开发利用知青档案可将现存档案和征集而来的资料进行有效结合,挖掘知青投身农村建设的典型事迹,将其提炼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拓进取和团队协作的知青精神,鼓舞青年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使命任务的贯彻落实。其二,知青扎根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密切了群众关系,增强了对农村、农民的感情,这与当今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一脉相承的,利用知青档案开展干部教育、党性教育以及青年教育,更具鲜活性、感染力。其三,知青档案可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融入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中,运用现代技术开发再现知青艰苦奋斗的研学基地、教育场馆,通过文创产品创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深入挖掘知青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对于农村教育的普及、乡镇企业的建立都起到了极大作用,不管知青群体的背后被打着怎样的历史烙印,但在当时的年代,这样一批青年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基层大地,给予了劳动力的支援、文化科学的支援和领导人才的支援,他们的情怀和精神值得当代青年学习。传播知青档案可以吸引更多学有所成的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更多怀揣崇高志向的青年扎根基层,为当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带来新鲜力量。

4.知青档案的开发利用现状

用于个人查档

早在1988年6月, 中央365号文件就明确规定:知青在上山下乡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因此知青档案中的下乡插队登记表对知青个人而言非常重要。近几年来, 知青陆续到了退休年龄,在计算工龄时需要提供上山下乡期间的证明材料。基于此项诉求, 有些档案馆专门设立了“知青档案”数据库, 为老知青查阅个人档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河北衡水市档案馆为帮助更多的使用者快速查找到所需材料, 特将整理出的案卷目录索引和文件目录索引制为人名卡片、文件卡片, 并实现全文扫描、微机检索, 为广大知青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民众前来利用知青档案

用于文献编研

随着知青研究的热潮, 知青档案得以开发利用, 并被汇编成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金大陆希望通过档案整理、选编等途径来突破知青研究的“瓶颈”,提出了要建立成规模的知青档案资料库的观点。

近些年来, 国家和各省有关知青问题的课题和成果屡见不鲜。例如, 国务院知青办编辑的《知青工作文件选编》《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统计资料》;农垦部策划研究室编辑的《农垦工作资料文件选编》;山东省撰写了《山东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概述》《山东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山东知青档案资料汇编》《怀望遥远的青春——山东知青档案实述》, 还编辑出版了画册《青春印象——山东知青图片档案》;黑龙江省出版了《黑龙江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逊克县知青工作大事记略》;陕西省出版了《陕西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等等。

  

部分文献编研成果

用于学术研究

复旦大学教授金光耀认为:“没有知青史料建设, 真正的学术研究不能展开。

据不完全统计, 自2003年以来, 以知青档案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200余篇, 硕士论文4篇, 学术著作50余部。涉及知青档案的征集、整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多角度、多层次说明了知青档案的重要性。在未来几年, 还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除此之外, 全国各地的知青馆都存有一定数量的原始知青档案影印件, 让人们认识、了解知青运动的前因后果。

知青馆还经常举办大型展览。例如, 山东省曾举办了“山东知青档案史料展”;黑龙江省爱辉知青博物馆曾多次进行全国巡展,展览采用图片档案的形式, 生动、直观地展示出知青上山下乡的青春足迹,在推动学术研究的同时, 也促进了知青文化的传播, 弘扬了知青精神。

用于文学创作

全国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牵涉千万个家庭。在搜集整理的知青档案中记录了很多个人先进事迹和感人肺腑的事情。这些事情有发生在知青时代的, 也有发生在知青时代后的;有发生在知青与知青之间的, 也有发生在知青和农村老乡之间的,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因为文学作品为了追求艺术效果,有夸大或缩小事实的成分,所以文学作品不同于档案资料。但就知青文学作品整体而言,不仅能够全面展示知青历史的全貌,还能让人们更加了解知青历史、知青文化、知青精神。

影视作品

虽然知青档案价值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知青档案利用率逐渐降低。在查阅频次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今后知青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何体现,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是知青档案利用途径缺乏创新。当前知青档案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知青群体的现实需求方面,缺乏从教育、旅游、社会发展等综合层面对知青档案价值的深入挖掘。

三是知青档案利用成效不显著。当前部分年轻干部和大学生欠缺到农村工作的积极性。

5.知青档案开发利用对策

发挥档案服务民生作用 为知青提供身份凭证

档案蕴含知青的身份信息,是知青的身份凭证。目前,从利用途径来看,各地对知青档案的利用以实地查询为主,辅之以线上查询。为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民生的作用,替知青核实身份,同时提高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同,相关部门首先需准确清楚把握馆藏知青档案情况,做好知青档案整理工作,这是确保利用者查准、查全的前提;其次,需要开展跨部门、跨地区合作,建立知青档案专题目录,条件成熟时可建立知青档案虚拟全宗;再次,还需知青档案数字化,以提高服务效率。

如此一来,既能充分发挥档案服务民生的作用,为知青提供身份凭证,也有益于档案部门服务公众的优质形象深入人心。

构筑知青的记忆之场 增强知青归属感与凝聚力

知青档案中的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枚纪念章都是知青追忆的重要源泉。面向知青这一群体,可从打造特色知青社交圈入手,创新发挥档案服务知青追忆的价值,鼓励知青参与式建档,让拥有共同身份、相似经历的知青通过网络共享记忆,以增强知青的归属感与凝聚力。面向社会,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记忆之场”,如知青档案馆、纪念馆等。这些记忆之场是知青追思过往的空间,也是社会感知知青形象、学习知青精神的重要场所。

挖掘档案中的知青符号 打造知青精神名片

如何将知青精神的无形力量转化到有形媒介上?首先,可以提取档案中的知青符号,如从照片档案中提取知青人物、生产生活用具等形象元素,从申请书、日记、书信等档案中挖掘知青的誓言、口号等符号,用于定制纪念币(章),甚至可在重大纪念节点发行带有知青元素的纪念邮票,赋予知青文化蓬勃的生命力;其次,可以充分挖掘档案内容,将之转化为叙事素材,进行史料汇编、小说创作、影视拍摄等。档案承载的知青记忆为知青叙事提供了视角和资源,让档案中的知青符号经由叙事媒介“活”起来,以达到更好的宣介效果,让知青形象、精神深入人心。

结语

知青历史是共和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有着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知青档案就是知青历史

是对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的映射

我们要铭记知青历史、弘扬知青精神

就要深度挖掘、利用“知青档案”

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老实做人,扎实做事

不事张扬,只求实绩

勿忘人民,甘作奉献

鞠躬尽瘁,奋发有为

参考文献:

[1]闫晶,刘志峰.铭记历史,以档为证——知青档案挖掘与利用问题之管见[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2):18-19+57.

[2]李云.走近知青档案 感悟知青精神[J].山东档案,2016(03):76-77.

[3]陈相春.关于知青档案的利用价值探析——以石泉县档案馆知青档案为例[J].陕西档案,2023(01):49-50.

[4]闫晶,刘志峰.铭记历史,以档为证——知青档案挖掘与利用问题之管见[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2):18-19+57.

[5]刘洋洋,闫静.档案中的身份认同与群体书写——基于北大荒知青档案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2(06):20-23.)

[6]刘志峰,闫晶,谢春河.知青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2):24-26.

来源:原创 ICA中国宣传组 “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微信公众号 2023-10-12 08:02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