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史话南京明城墙

发布时间:2022-11-04 浏览次数:

历史上的中国,建都历时在三百年以上又曾作为全国统治中心的现存城市只有西安、洛阳、北京和南京这四座,俗称中国四大古都。而在这四大古都中,以南京明代都城建设最为独特,南京的明城墙建筑也可算得上世界之最。

提到明朝都城建设,有必要说说当时的历史背景。元朝末年统治者极其腐败,天下群雄并起。公元1365 年,朱元璋攻克了元王朝统治下的建康城,更名为应天府,并以此为根据地极力扩充势力范围。1366年,朱元璋意建都金陵,开始了大规模的都城建设。经过了21年的努力兴作,终于建成了一座宏伟的、具有“虎踞龙盘”之气势的帝国都城。

据记载,明南京城是朱元璋和他的一些谋臣一同规划的。在这些谋臣中,首推刘基(刘伯温)对朱元璋的功绩最大。刘基在当时是一位既知天文地理又懂政治军事的大学问家,因而朱元璋对他十分敬重,常尊称他为“老先生”而不直呼其名,一般军国大事都和他商讨。作为都城规划这样一个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朱元璋自然少不了请刘基出谋划策,制订最佳方案。

南京的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建成于1386年,前后历时长达21年之久,用工量达700万以上,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据实地测量,城墙全长应在34公里左右,连同瓮城在内全长应在37 公里左右,远远超过周长为29.5公里的法国巴黎城。现测量残存约21公里,仍为全国最长的城墙。据测算,城墙的城基平均宽约14米,顶宽约7米,高度在14米至21米之间。墙体下部用条石砌筑,上部用城砖垒砌。城砖的规格大致为:长约40至45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每块城砖约重30至40斤。像这样规格的城砖,烧制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城砖的制作是由当时的南京工部、京师驻军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5省28府的100多个州县承担的,烧成后由水路运往南京。为保证城砖的做工质量,采取了历史学家严格的检验制度,每块城砖上都在其侧面印上造砖工匠、监造官员的姓名和产地。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退回重新烧制,再有不合格的,必严惩当事人之罪。这种严把关、发现问题立即追究的做法极大确保了城砖的质量,因此城砖的质地紧密而坚实,以致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大多仍然完好。

据史料记载,南京明城墙大多用“糯米汁拌石灰”为材料砌成,一改前朝多用“黄泥拌石灰”砌砖法。这对于要修建长达37公里、14至21米高的城墙来说,着实令人不可思议。当然,要使城墙不倒塌、不下陷,还必须有坚固的墙基。明城墙的建造充分利用了原始山体和古城、古堤。

南京处于雨量丰富的气候带,水系纵横交错,对于这样一座城池,要想有效地解决城墙建筑的排水问题非常困难。明代的城墙设计者及建造者却解决得很合理。首先,为了防止城墙本身雨水的自然渗透,在城顶做成平砖竖砌的散水坡,内低外高,并向城内倾斜;在一定的间距,砌筑由外向内的明沟,内墙下设有沟渠用来汇集城顶积水;又在一定的间距处的城墙内壁上砌入一条长约70厘米的水槽,使得城顶积水直通地面;在城墙内壁与地面接触的地方还设有略高于地表的明沟,使通往地面的积水引入至城内河流的窨井。这种排水系统,至今在中华门保存的最为完整。其次,为了控制城内河流水位,在入水口的城墙部位安装了水闸或闸门。这两种治水措施,对于当时来说,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

据文献记载,南京本有外城门18座,为:外金川门、上元门、佛宁门、官音门、姚坊门(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仓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江东门、栅栏门;内城门13座,为: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汉西门)、太平门、神策门(今和平门)、金川门、钟阜门、朝阳门(今中山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如今,18 座外城门已不复存在,我们现今测算的明城墙的一些数据实际指的是13 座内城门。在这13座内城门中,以南面聚宝门(今中华门)其宏伟程度堪称全国之最,因城门对着聚宝山(今雨花台)而得名。该城门的形式非常别致,前后共4 重城墙和城门,形成“目”字形平面,最后一重门台上有高大的7 个开间的城楼,上下共3 层(上层木结构城楼已不复存在);其余3 重门台上原来也有闸楼。在最外一重瓮城两侧设有马道供战时车马上下之用。下层券门及瓮城两侧还筑有大小共27个藏兵洞。整个城门实际上是一个设防严密的堡垒,占地约15000平方米,在我国城墙建造史上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说到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城门的开置。南京明城墙城门的开置除了数量较多之外,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打破了古制传统的模式。我国古城墙的城门的位置,常常是在方位适中、对称、等距处,如开东、南、西、北四门;或大、小东南西北八门,走不出传统限制。但明代南京城的设计者则从实际需要和实战需要出发,不讲求对称、等距等形式,完全从实际角度出发。

除上述内、外城门之外,当时皇宫(即明故宫)四周亦设有城门,以皇宫为中心,南有承天门,北有北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整个皇宫的布置按传统的“前朝后寝”与“三朝五门”的规模与形式安排。前朝由奉天殿、华盖殿与谨身殿组成,奉天殿中前方一字排开有: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以此形成了门殿层叠、守卫森严的皇宫布局。朱元璋等人所创的皇宫模式后来被明成祖朱棣照样搬至北京。因此,南京明故宫虽只存有午朝门等少数遗迹,但从北京故宫的规模和布局中仍可推测出当年南京明故宫的大致情形。

南京明城墙气势之宏伟、设计合理且独特为后人研究中国都城史、城墙建筑史提供了最宝贵、最直接的实物材料。

摘自:《江苏经济报•档案馆里的江苏》2005年第12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