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间:2017-02-03 13:41
- 浏览次数: 182
无锡市档案馆珍藏有无锡普仁医院(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些旧照,照片中有一位面带笑容、高鼻深目的外国老人,他就是普仁医院院长李克乐博士。100多年前,美国医学传教士李克乐(Chude Marshal Lee)来锡创办了普仁医院。其后的40年间,李克乐与普仁风雨相伴,将一个仅有3名职员的简易诊所发展为当时锡城独领风骚的正规化医院。教育家唐文治在《美国李克乐先生纪念碑》碑文中写道:“若夫异邦之士,来中国创医院,德泽普及四方者,则惟李博士为最。”
>>>>飘洋过海来中国
1906年3月,年轻的医学传教士李克乐携新婚不久的妻子史曼丽,飘洋过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成为其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一站,并在此度过了近40年的时光。李克乐,生于1882年6月,为美国佛吉尼亚州夏乐滋费尔人。1900年进入美国佛吉尼亚大学医学院攻读,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毕业后在美国芝加哥海军医院实习。李克乐来华是受美国圣公会的派遣,目的是在无锡创办医院。
早前无锡圣公会会长慕高文想通过开办医院来辅助传教,于1903年在无锡孤老院巷的三间平屋内开设了一个门诊所,慕高文会长请求上海教区派人来锡,李克乐正是由郭斐蔚主教指派来锡创办医院的。
李克乐初来无锡,一面积极筹备新诊所,一面经介绍,在百岁坊巷租赁一间旧屋,用红汞治疗外症和用灌肠的方法急救吞服生鸦片的自杀病人,因疗效显著,一时哄动全城。通过教会拨款,李克乐在二下塘、南市桥周围又租得土地1.625亩,兴建门诊部。1908年初春门诊部落成,3月16日举行开业典礼。新门诊部的英文名为 StAndrew‘sDispensary(圣安德烈诊所),中文名称为普仁诊所,后改诊所为医院。
>>>>日益完善的普仁医院
普仁医院作为当时无锡唯一的医院,其业务量相当繁重,每年平均诊治病员数多达2万余人次,无论是医疗人员、医疗设备还是病房都极其短缺。李克乐院长除处理全院行政事务外,还要查病房、做手术、接产、看特号门诊和出诊。
在此艰难的条件下,李克乐克服种种困难,逐步发展医院的各项事务。1912年,圣公会募得美国教徒捐款,为医院建造新病房。院方邀请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毕克先生设计督造,至 1913 年建成,为当时无锡最新颖的建筑。
新病房是一座二层楼房,设有四间普通病室及四间特别病室,共有床位60张。新设的手术室环境较前大有改善,从而能在洁净的环境中施行手术,建成一年内共施行了 200多次手术。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医院进入一个发展时期,医务人员逐渐增加、配备齐全。
为解决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医院于1918年创办护士学校,李克乐亦多方聘请各科医师。
医院的各种设施及器械设备也日趋完善,新病房后面又建造了手术室、X光室等,医疗条件得以改善。
>>>>普仁医院的守护者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锡城屡遭日机轰炸。有一枚炸弹落入医院,幸未爆炸。医院无法继续开展工作,即宣布解散,关门停业,仅李克乐留守,不久受令离院赴沪。1938年秋,李克乐返锡,8月恢复门诊,由李独自应诊。复业不久医务人员陆续返院工作,至1940年医院工作恢复战前水平,门诊人次多达3万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交战,因普仁医院为美国财产,受日军宪兵管理,派兵驻守,李克乐行动受到限制。唐文治所写纪念碑文中亦有提及, “博士为敌拘禁于其宅内,历四月余”。
1942年4月,李克乐被日军押送去沪,6月乘交换侨民的“康脱丸蒂”号邮轮返美。这也是李克乐离开无锡时间最长的一次,达5年之久。30多年来,李克乐与普仁医院共历风雨,普仁在其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7年1月,李克乐携夫人由美来锡复任院长。10月间,其妻突发心绞痛,李克乐即向上海教区主教罗培德递呈申请报告,决定返美。临走之前,李克乐邀请医院的主要医师、护士在他的住宅内举行茶话会,并和全院职工一起摄影留念。李克乐与普仁医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离开之前还想为医院做些事情,于是就利用个人存在上海圣公会会计处的2000美金,资助医院的三名医师赴美进修。10月20日,医院召开欢送大会,无锡县县长授予李克乐为无锡荣誉公民。1950年,李克乐在美国逝世,终年68岁。
1908年时的小型诊所,如今已经发展为无锡著名的医疗中心,李克乐博士创办普仁医院距今已有100多年,虽时过境迁,然而李克乐与普仁这段深厚的渊源已载入史册,其善行亦为世人所称道。
资料由无锡市档案馆提供
1930年左右的普仁医院大门
1935年普仁医院护校第六届毕业纪念,前排右一为李克乐先生
1947 年普仁英语研究班欢送李克乐院长(后排左二)暨夫人返美留影
1947 年,原普仁医院院长、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医学博士李克乐及其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