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档案文化>档案文苑
《老年周报 走进档案馆》| 第三十九期 魏建功:编纂《新华字典》第一人
  • 信息时间:2016-10-09 09:55
  • 浏览次数: 109

自从1953年第一版《新华字典》问世以来直到去年7月,全球发行量共达5.67亿本。今年4月,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宣布,《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新华字典》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图书出版、发行史上的众多之最,但鲜有人知道《新华字典》的主编是已故去36年之久的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语文教育家魏建功先生。魏建功(1901~1980),字天行,别号山鬼,江苏海安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大教授、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院士)等。他被前苏联学术界誉为中国三大语言家之一(其余两位为王力、黎锦熙),与王力、游国恩、杨晦并称北大中文系四大一级教授。

>>>>声韵学造诣深厚

1901年11月7日,魏建功生于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1919年,魏建功考入北京大学,成了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钱玄同的得意门生。1925年他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当助教,协助刘半农做“语音乐律实验室”的工作,同年钱玄同、黎锦熙创办捍卫白话文的《国语周刊》,魏建功是主要撰稿人之一。1928年,魏建功参加了“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并被推为常务委员,委员则有蔡元培、胡适等31人。这期间,魏建功参与决定用北京语音为国语标准(今称普通话),推行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方案,举办讲习所,创办刊物等。

1929年,魏建功重返北大中文系,历任助教、副教授、教授至抗战开始。八年中他潜心于教学与科研,学术思想日趋成熟。他在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研究,注重结合现实的语文工作,提倡为实际需要服务。他通过对北平音系的形成历史的研究,断定北平音系是中国标准语演变最晚出的结果。

1930年,在研究韵书系统方面,魏建功是继王国维后卓有成就者之一。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韵书的论文。

1935年,他发表的《古音系研究》这部研究音韵学史的专著成为他的代表作,在汉语言语音的研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期间,魏建功先后开设了声韵学概论、方言研究、等韵研究、民间文艺讲话、声韵学史、古音乐研究等8门课程。

>>>>苦战3年,《新华字典》问世

抗战胜利后,白话文在中国已相当普及,然而中国的语文工具书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父亲有了编纂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实用’的语文工具书的想法。”儿子魏至说。

1949年4月,魏建功写成了《编辑字典计划》。有了这个计划,魏建功却为联系不到出版单位犯愁时,1950年3月的一个晚上,他到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先生家里串门。聊天中,叶先生告诉魏建功,上级有关领导想让出版总署把当时设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大辞典编纂处接收过来,叶老问他:“我们把大辞典编纂处接收过来之后,你能不能来主持工作?”魏建功一听要他来编字典,立即表示乐意干,只是困于自己正担任着北大中文系主任一职,必须摆脱,才能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编辑字典的工作。

5月23日,叶圣陶给当时主持北大校务的汤用彤先生写了一封信,请他撤掉魏建功中文系主任的职务,以便有时间来出版总署主持辞书机构。6月,北大撤销了魏建功的行政职务,只保留教学任务。8月1日,辞书机构正式成立,魏建功任社长,他给机构起名为“新华辞书社”,未来的小字典也被定名为《新华字典》。

“当年父亲出来主编《新华字典》完全是尽义务,一块钱工资都没有领过。他的工资仍由北大支付,北大的课程也继续担任着,只是抽出约一半的时间到辞书社来主持编写字典。”魏至说。

经3年苦战,《新华字典》于1953年10月面世。全书70万言,收录6840个字,其特色为“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体现了魏建功“音为基础”的一贯主张,著名语言学家袁家骅评价说:《新华字典》摆脱了旧字典注释“某,真也”陈陈相因的老套子,每个字的释义都明白如话,真是大功力。

>>>>创办全国第一个“古典文献专业”

魏建功还参与主持制定、修订、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简化字总表》,并致力于实践和推广。

在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三个方面,魏建功不断地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从实践中予以总结。1952年,他发表论文《从汉字发展的情况看改革的条件》,就汉字本身的表现方式,即象形、标音、表意论述了改革的可能性。

1955年,他发表论文《汉字简化的历史意义和汉字简化的历史基础》,阐明汉字简化是汉字改革的第一步;1957年,他陆续发表了《迎接新的文化的高潮——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帮助汉字通读正音的重大意义》《我对汉字改革的一些粗浅看法》等文章,阐述汉字改革的历史基础和他对汉字改革的理论认识。说魏建功是汉语言文字“国家标准”的集大成者,并非谬言。

作为大师级学者,魏建功还参加了《汉语成语小字典》《辞源》等辞书的审订,其一生著述达228种之多。代表作有《古音系研究》、《中国声韵学概述》、《文字学概要》、《汉语文学语言史》、《汉字形体变迁史》等。1959年,他还在北大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古典文献专业,身为副校长的他亲自授课,从而带动了全国的文科高校,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古籍整理人才。

魏建功于1980年春辞世,享年79岁。纵观其一生,他以语言文学为工具、以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己任,为贯彻党的语言文字政策,为汉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并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建功工作照

魏建功不但是语言学家,而且在音韵、书法、金石篆刻等颇有研究。

           

印谱《天行山鬼印蜕》封面及内页

档案由南通市档案馆提供